面子好修,里子难打,是许多乡村建设面临的普遍难题。在建设之初,就融入艺术“基因”的东升村,以文艺气质驱动乡村文化振兴新实践。
今年端午开始,渝中区山城巷传统风貌区内的一场竹艺展备受关注。
这是通过“走村串巷”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城乡融合计划,东升村与山城巷组起的“CP”。
“走村串巷”以民间艺人、艺术空间为媒,“村民”“巷民”一见如故,柳编、竹编系列民艺作品作为东升村的丰富物产,在这里免费展览,市民和游客不仅能在山城巷欣赏到乡村民俗风情,同时也能领略东升村历史人文的厚重。
东升村与山城巷联动。
传统与新潮共融共生,成为了连接老故事和新生活的纽带,也为城乡融合与城镇化发展搭建起经验交流、项目推介、资源共享的新平台。
目光回到乡村。依托山水文化资源禀赋,今年“五一”,东升村也运用创新思维,在田野上发起了一场自然治愈计划——“露营派对”。
野奢露营、民谣轻欢、电音“床”迪、部队火锅、树下电影……特色主题活动让乡村活力看得见,摸得着,成为游客百忙之中逃离城市喧嚣,修养身心的好去处。
傍晚,微风里音乐悠扬,一场场乡村音乐会就此拉开帷幕,在座的许多村民跟着舞台上的韵律哼唱出熟悉的歌词。
东升村夜光步道。
“旭日东升照我家,我家住在东山下,稻田鸭叫白鹭飞,晨观日出晚看霞……”歌声飘出东山脚,游客呼朋唤友,老少皆至。
这首歌出自东升村村歌——《旭日东升》,还亮相过央视屏幕,村民人人能唱、个个爱唱,因为原创者正是他们。
“现在我们不仅有村歌,还在编排村舞,让村民更有归属感。”东升村第一书记杜晓睿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东升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竹编、腰鼓、舞狮、庙会、闹莲花等非遗绚丽灿烂,王家祠堂、祖屋、水渠、古井等遗迹建筑古色古香。
北碚在东升村的开发中,坚持“艺术乡村化、乡村艺术化”思路,传承和保护传统民俗、遗迹和非遗,深度挖掘乡建历史文化资源内涵,以及水渠文化、农耕文化、乡贤文化,打好“文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