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乡建研究
最新资讯 NEWS 更多>
2021 - 09 - 22
点击次数: 0
9月18日,由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指导,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乡村振兴人才论坛”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论坛现场对外发布了“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单,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共仁基金会”)“头雁计划:培养乡村带头人”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
2021 - 09 - 06
点击次数: 0
#餐盘去殖民化,全球亚马逊化!Decolonize your Plate, Amazonize the World!国际CSA联盟——URGENCI 于近日通过网站(urgenci.net)正式对外界宣布,国际CSA线上研讨会将于2021年10月25日-30日召开。这将是第八届国际CSA大会暨第五次欧洲国家CSA运动集会。与此同时,这次会议的如期到来也标志着巴西CSA网络成立十周年。紧随其后的是1...
2021 - 07 - 07
点击次数: 0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两大国家战略,源自于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对复杂国际环境变化的判断。近代以来,乡村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愈发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并且还将持续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如何在两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继续深入探索认知我国广大乡村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特色农耕等立体要素资源,进而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生...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编者按2021年6月12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21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由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代表主办方发布了由重庆日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爱故乡文学与文化专业小组联合发起的2021年度“口述乡村·故乡纪事”计划,面向全国征集1000篇述说乡村历史、描写乡村风貌的优秀文章,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写给乡村的一封信中国作...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日期:2021年6月15日 – 7月18 日在线会议:ZOOM会议 & 小鹅通直播同声传译:全程提供英语/西班牙语/普通话三语翻译主办单位: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国仁全球大学堂合办单位:亚洲学者交流中心,全球和平妇女,墨西哥地球大学,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岭...
百年乡建
2022 - 10 - 23
编者按本文为作者在2019年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台港澳研究室组织的“深耕工作坊3:两岸视野中的人文研究”上的发言。会议讨论的主题之一,是两岸关系演变至此,如何才能把握台湾社会心理、抵达人心。作者认为,为此中国大陆有关的知识思想状况需要认真调整:“我们还能向台湾学习什么”的知识思想意识,到了该正面强调的时候。如果我们始终停留在——我们发展得多么快,台湾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样一种心态,我们对台湾社会实不可能有更展开、深入的认识,也不容易有非常诚挚的心态。相比,积极强调“我们能向台湾学习什么”,则不只在具体的知识、思想上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收获,也有助于我们更切实有效找到和台湾社会建设互动的方法,从而为两岸开创新局面作出贡献。首先我特别感谢台港澳研究室组织了这个活动。今天下午坐在这儿,收获非常非常得多,也有很多特别的感触。我自己虽然不做台湾研究,但是我在台湾东海、清华、成功、交大几个大学教过书,还在中研院和台大做过访问研究,在台湾加起来待过三年左右。我非常关心台湾,台湾很多事情的发生,我都能想象台湾一些朋友他们的身心是怎么反应的。我在想如何参与“两岸视野中的人文研究”这个问题的讨论时,原来想的是,从我的台湾经验出发,特别是从我在台湾教书的经验出发,谈两岸的相互交流与理解问题。我在台湾教书,会有意识选择教中国近代到大陆现在的历史,中心是讲革命和社会主义的问题。在大陆那么多去台湾客座的人中,我这样的选择应该是非常特别的。牵涉到的核心问题,就是我们到底应该在台湾那样一种语境中,怎么来讲述中国共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又诚实讲述,又让台湾师生建设性理解。我本来是想就我在台湾讲述有关课程的经验,来参与对这个问题讨论的。但在构想的过程中,我的注意力却越来越滑向刚才季平主任和沙主任都讲到的问题:就是两岸的关系演变到今天这种状况,它需要我们思考我们如何才能把握台湾社会心理、抵达人心。不过,一旦...
2022 - 10 - 23
倾听农业经济学百年深处的风沙驼铃——南农校园的经历与闻见江苏 / 袁靖宇1998年,我考取南京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博士研究生。那一年,经贸学院共招收了15名博士生。我和江苏省发改委的顾为东、石河子农业大学的蓝海涛成为同门,师从李岳云教授。南农经贸学院的源头是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和国立中央大学农业经济系。1921年秋,卜凯(John Lossing Buck)在金陵大学农学院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经组(系)。1929年,中央大学农学院农政科诞生。到1952年院系调整前,两校共培养农经本科生700人左右、研究生30余人(28人获得硕士学位)。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紧接着1952年院系调整,金大和南大的农经系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农经系。1984年,南京农学院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五年后,农经系升格为农业经济与贸易学院。再后来经贸学院开枝散叶,分别衍生出公共管理学院、金融学院,自己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屈指算来,经管学院已经是根深叶茂的“百年老店”。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镇江读大学时偶然得知赛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的名字。她曾在这座古城生活过,并因中国农村题材小说《大地》等作品同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普利策奖,而我对她一无所知,这让我感到惭愧。后来我又知道她的前夫卜凯是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却不曾想到若干年后我会和他有学缘的关联。卜凯常年率领学生对中国农村进行深入调查,对劳作的农民、贫瘠的农村、落后的农业有直接体验、深刻认识和悲悯同情,赛珍珠对中国农村的理解也因此超过一般来华传教士甚至本土文士。1931年春,《大地》(The Good Earth)出版,成了1931年和1932年全美最畅销的书籍,赛珍珠声名鹊起。人们按音译称呼赛珍珠为布克夫人,称呼卜凯为布克先生,布克先生自取的中文名“卜凯”反而名气不大。和社交圈内的情形不同,...
2022 - 10 - 23
一、引言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为什么能横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时期而存在和发展,其内在的历史逻辑是什么?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的农业发展绩效,与这一基本土地制度有什么关系?其内在的作用途径是什么?更一般地,新中国七十余年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所依赖的基础性制度是否包括土地制度?从形式到本质,土地制度是如何同整体制度契合的?二、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溯源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是:在中国农村一定地域范围内(通常是一个自然村落),全体依赖土地尤其是农业土地生存的住民,对该地域范围内包括农业土地在内的全部土地,按生存人口均等按份、但不可分割地共同所有的土地制度。这样的一个农村土地共有产权主体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跨越了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现时期,迄今已近70年。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体土地制度,实行的是合作社—人民公社体制。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主体依次经历了自然村(初级社)、行政村(高级社)、乡镇(人民公社),又最终恢复到自然村(生产队)。生产队作为基本核算单位—集体土地产权主体,统一经营、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市场经济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的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通常在自然村(原生产队或村民小组)范围内,集体农地按人口平均分包到户,农民家庭独立经营,集体提供服务。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起点是土地改革。中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前身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后来的农村集体,是同一个村落范围内的农民家庭将土地改革分给或确认给自己的土地集中起来而组合成的土地产权主体。三、计划经济时期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对中国现代化起步的保障作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体土地制度,为中国现代化起步确保了资本原始积累的传统农业剩余来源。跟踪新中国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所必需的传统农业剩余的流向,可以清晰地看到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形成和演进...
2022 - 10 - 23
纵观党的百年发展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后就始终把农村作为开展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根基,带领亿万农民开创了一条史无前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农村工作一直是贯穿于各个时期的一条历史主线,回顾百年党的农村工作史,从中就能更好地把握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发展主题,更好地汲取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智慧力量。坚持把为农民谋幸福作为贯穿始终的基本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长期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历史悠久农业国家,如何进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新命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作为党的责任使命。毛泽东就深刻认识到,“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因此在延安的窑洞里就预言: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土地革命,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赢得了最广大农民的真心拥护支持,在实践印证了“江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历史规律,从而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陈毅元帅曾深情地感叹,淮海战役的胜利就是农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可以说,没有广大农民的真心拥护支持,就难以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农村社会主义集体化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艰辛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推进的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其中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不断给予农民更多的生产自主权,让农民自己干出一条新路来。邓小平就特别指出,“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
2022 - 10 - 23
行在田野,我们的故乡要建成什么样?百年前,北碚人就描绘出乡村建设美丽蓝图,并在以卢作孚为代表的爱国实业家带领下,开展探索和实践。乡建运动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种种原因存在着难以复制和推广的局限性。指针拨回当下,山还是那座山,困顿乡村已换了人间——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铺开!“五个振兴”推进力度、广度已不可同日而语。本期渝州瞭望台,带你走进“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样板间——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看当地人对美丽乡村的向往和建设,如何赓续百年、唱出新篇……因地制宜提颜值让懂乡村的人设计乡村当下,乡村游、周边游、近郊游备受追捧。盛夏,北碚东升村七百亩黄金香柳如一张张明媚的画布,“柳门竹巷”艺术院落、“稻香故园”“童画工坊”“闻柳观渠”等景观节点星罗棋布,每到节假日,前来“打卡”的游人就络绎不绝。抛开城市喧嚣和走马观花式游览,东升村田园牧歌沉浸式乡村游深受年轻人喜爱——一张野餐垫,一份DIY鲜食,随处一坐,就能待上半天。北碚东升村。“这里的初夏惊艳得像一幅不真实的油画!但眼前斑驳的竹篱,耳边的犬吠鸡鸣,又随处可见乡村生活最纯粹的样子……”在某社交网络平台,搜索“东升村”,游客“@千寻”这样评价自己的游览体验。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心村。东升的颜值是如何嬗变的?2018年,乡村振兴的浩荡东风拂过中国的广大农村,也涌入了东升。乘风而来的还有一批懂乡村、爱乡村的人,让这个寂静的村庄一下子热闹起来。展开东升村版图,“指挥官”们围绕乡村振兴规划,一点一线绘制出颜值提升“作战图”。为了突出村民主体地位,在编制村规划前,规划部门还收集了上百份东升村村民的调查问卷——是否有集中居住的意愿、新建房屋喜欢哪种风格、希望自己家距离道路有多远?一叠叠问卷,最终指向两大关键问题——乡村由谁来建,如何建?建成什么样,达到怎样的效果?东升村露营基地。面对第一个问题,2018年,北碚政府找到四川美...
2022 - 10 - 23
中国共产党百年乡建的经验与启示顾益康 刘传磊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在过去短短100年间我国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尤其是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口接近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取得如此高效的发展成就。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10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也是破解中国“三农”问题的曲折而辉煌的百年乡建史。01中国共产党百年乡建的辉煌历程“大国小农”是中国的基本国情,重农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民是最庞大的社会阶层,农村是最广袤的社区,乡村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源。“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同志在2020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强调“只有深刻地了解‘三农’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奋斗史,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党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只要我们党赢得广大农民的信任,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就能无往而不胜。在革命年代,面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泽东从韶山出发探求乡村革命道路,在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延安宝塔山进行局部执政,在河北平山指挥了决定解放战争走向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然后进驻北京的香山筹建中央人民政府,最终在天安门上向世界宣...
2022 - 10 - 23
内容摘要因为近代中西碰撞,我们被迫承担了资本主义发展中很多的代价。整个中国的环境、中国的整体国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乡土中国”进入了一个叫做“城乡中国”的时代。我们很多时候可能认为农村的问题已经过去了,但实际上我们发现没有。(完整视频内容请于今日头条搜索“潘家恩”查看)话题背景我今天想给大家讲的第一个题目是“乡村建设真有百年吗?”在2017年十九大召开之后,习总书记召集了政治局的常委,召开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这个会议上习总书记说“其实振兴什么样的乡村,乡村该怎么振兴,这是近代以来的一个历史性难题”。他专门讲到,他当年在正定当县委书记的时候,去把河北定州晏阳初的资料、山东邹平梁漱溟的资料专门找来进行了认真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认为其实晏阳初、梁漱溟这些先贤们所做的积极探索,对我们今天的乡村振兴是有启示意义的。2020年,习总书记专门去南通看了张謇先生。那么张謇是谁?晏阳初先生所推动的乡村建设实践为什么选择了定县?我觉得这个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其在家乡兴办实业、教育、文化、交通、地方自治等事业,被称为“有实无名”的乡村建设。 关于张謇,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他在1894年的时候考中了状元。1894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份?大家可能都明白,那一年发生了甲午战争,正是这一场被称为国耻的战争,让这位清末的状元,改变了一般的人生道路,使他回到了他的老家江苏南通,进行了一场非常重要的社会变革。为什么要去南通?为什么要弃官从商?(这里的商)不只是我们所说的一般的商业,我们今天认为它是一个“社会企业”早期的探索。张謇说他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希望能够弘扬儒家的“真精神”,第二个是为书生“争口气”。正是带着这样的两重目标,张謇到了南通创办了“大生”,这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早期非常有名的一个企业集团。那么除...
2022 - 10 - 23
随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大的短腿是农业,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一个只有城市繁荣,农村却在凋敝的国家,不可能成为现代化国家。这种历史责任感和大历史观,使得党和国家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转换之际推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周立认为,回顾中国乡村发展和建设的百年探索,大致可以将百年乡村建设分为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乡村建设、21世纪以来的新农村建设和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四个阶段。中国百年来乡村建设累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一是“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二是“城乡中国、良性互动、融合发展”。展望第二个百年,已经可以预见21世纪中叶一幅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乡村建设新图景。“核心观点中国百年来乡村建设累积了哪些重要历史经验?一是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具有乡村革命和乡村建设的优良传统,能够担当起党政引领的主导角色。乡村建设应当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社会建设,也应当是吸纳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的社会运动。未来一方面要注重党政主导,另一方面更要体现农民主体性,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完善政府—市场—社会的“大三角”发展格局。二是城乡中国、良性互动、融合发展。乡村与城市之间不是二元经济理论影响下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先进与落后关系。城市虽然集中携带着人类发展的文明信息,但这些文明几乎全部生发于乡村,在数千年农业文明基础上,才孕育出百年来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在城乡中国条件下,城市和乡村实际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城乡不可分割,不可相互替代。要以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来推进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才能保持乡村特色。”01乡村建设百年探索回顾...
2021 - 08 - 18
周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实践,不同阶段党在“三农”工作上的重点顺序,首先是农民,其次是农业,最后是农村;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首先是农业,其次是农村,最后是农民。该实践过程中存在国家由汲取到给予、农村由贡献到振兴的历史轨迹。当前,“三农”工作一方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另一方面要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展望乡村振兴未来,我们需要切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促成农业农村现代化早日实现。通过农业与农村优先发展,促成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应牢记三点历史经验:农民富,国家富;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01百年领导、五个阶段(一)农民组织化为主,发动农民闹革命,夺取政权阶段(1921~1949)这一阶段,党的工作路线经过多次曲折反复,最终确立为农村包围城市,发动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动员农民参与革命,就要抓住农民的最根本诉求——土地。从建党初期在闽西、瑞金、大别山等苏区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减租减息”,到“打土豪分田地”等一系列土地革命和斗争策略,在人们通常认为的“善分不善合”或马克思所言的“一袋子马铃薯”基础上,通过知恩图报、情景动员、革命话语建构等,党探索了汲取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各种方法。党在征粮派款、投工投劳、征兵征夫等多项基层工作上,积累了丰富经验。虽然部分时期和部分地区存在“过度动员”问题,但很快被纠偏,进而形塑了后来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各种做法。在此基础上,看似一盘散沙的农村社会,在党的基层工作深入有力地推动下,成功组织了农民,凝聚了信任,夺取了革命政权。这一阶段,以农民工作为核心,组织发动农民,是党的主要工作手段。数千年来,中国农民一直处于晏阳初先生总结的“愚穷弱私”境地,没有宏大的历史观和世界视野。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其历史担当,则没有办法将一盘散沙的农民动员...
2020 - 12 - 14
30年代前后,我国曾出现过一场乡村建设运动,其两大中心即为:以晏阳初为代表的定县派和以梁漱溟为代表的邹平派。当时我与邹平和定县派都先后有过联系,参加过他们的活动,并直接参加过全国性的三次“乡村工作讨论会”、“乡村建设学会”和“华北农村建设协进会”,所以我对此有所了解。晏阳初骑驴下乡首先从晏阳初主持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平教会)谈起。晏阳初是美国留学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到过法国,在华工中间做过一些扫盲识字工作,回国后参加了由熊希龄夫人朱其慧主办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后来晏阳初任该会干事长,大权独揽,朱其慧徒拥空名,不久死去。平教会本来是在各大城市搞识字运动的,1926年至1929年也曾以河北省定县翟城村为基地,开展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该村原由本地人米迪刚办过一点教育和自治工作,但规模很小。当时的国内情势是,蒋介石叛变了革命,国民党势力在城市一时占据上风,而毛主席领导的农村红色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开花。为给平教会募捐,晏阳初到美国游说,得到了美国资本家数十万美元的资助;又得到了南京和河北各级政权的支持,便从1929年秋起,将平教会移到定县县城,从此平教会几乎全部力量,都投入到所谓的定县实验区。他们标榜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并于1933年10月10日挂起河北省县政建设研究院的官方招牌,掌握了定县全县的政权,把县政府的行政权(行政、税务、司法和警察权),尽都抓到“平民教育者”手里来了。晏阳初于1926-1936年间在河北定县进行了长达11年的平民教育实验推广。图为定县平民教育课堂情景。紧接着,1931年春,华北另一乡村建设运动重要据点,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也告成立。该院主持人为梁漱溟、梁耀祖和孙则让等人。以梁簌溟为代表的邹平派和以晏阳初为代表的定县派,一土一洋,一东一西。起初彼此关系不多(定县的冯锐曾和二梁等在河南村治学院合作过一时),甚至还有某些隔阂和对立...
投稿讨论
ruralrecon@163.com
Copyright ©2017 重庆爱故乡文化传播中心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