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乡建研究
最新资讯 NEWS 更多>
2021 - 09 - 22
点击次数: 0
9月18日,由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指导,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乡村振兴人才论坛”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论坛现场对外发布了“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单,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共仁基金会”)“头雁计划:培养乡村带头人”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
2021 - 09 - 06
点击次数: 0
#餐盘去殖民化,全球亚马逊化!Decolonize your Plate, Amazonize the World!国际CSA联盟——URGENCI 于近日通过网站(urgenci.net)正式对外界宣布,国际CSA线上研讨会将于2021年10月25日-30日召开。这将是第八届国际CSA大会暨第五次欧洲国家CSA运动集会。与此同时,这次会议的如期到来也标志着巴西CSA网络成立十周年。紧随其后的是1...
2021 - 07 - 07
点击次数: 0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两大国家战略,源自于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对复杂国际环境变化的判断。近代以来,乡村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愈发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并且还将持续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如何在两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继续深入探索认知我国广大乡村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特色农耕等立体要素资源,进而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生...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编者按2021年6月12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21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由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代表主办方发布了由重庆日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爱故乡文学与文化专业小组联合发起的2021年度“口述乡村·故乡纪事”计划,面向全国征集1000篇述说乡村历史、描写乡村风貌的优秀文章,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写给乡村的一封信中国作...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日期:2021年6月15日 – 7月18 日在线会议:ZOOM会议 & 小鹅通直播同声传译:全程提供英语/西班牙语/普通话三语翻译主办单位: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国仁全球大学堂合办单位:亚洲学者交流中心,全球和平妇女,墨西哥地球大学,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岭...
国际比较
2019 - 08 - 26
5月出发前,查以色列的天气,似乎并不算太炎热。但当我们真正置身其中时,车外动辄50摄氏度的高温让我们不禁好奇:以色列,怎么能在如此干旱和炽热的自然环境中,成为农产品和农业技术的输出国?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从自然资源、农业技术、公众教育、农村发展以及共同体的营造等几个方面,观察这个死海之畔的国度如何理解和实践农业和食物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在死海边找到活水,也希望和国内的读者探讨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1、活水、死海和盐碱地探寻以色列的水源,必须先来到位于以色列最北部的黑门山(Mount Hermon)。山脚下,肥沃的良田,以及大型的灌溉设备,跃然眼前。〇五月的黑门山,山顶还有积雪,山脚下,第一季的麦子已经被大型农机收割完毕,肥沃的土地,在等待第二季的耕作再驱车半个小时,就能来到边境的但城(Tel Dan)自然遗产国家公园,这里有以色列最大的瀑布。在茂密的树林里上溯瀑布的源头,一路上奔涌的山泉水由黑门山的积雪融化所形成。冰凉而清澈的山泉,蕴藏着无穷的能量。水源,能够滋养一方土地。正是它们,让山脚下那一片现代化农业景观应运而生。〇黑门山的冰泉水活泼热烈,沿途滋润了无数生命继续向南驶去,来到碧波荡漾的加利利湖畔。这里是中东最重要的淡水湖之一,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它养育着湖畔的人民,让他们能够在数千年前,就在此栖息繁衍。同时,加利利的透彻湖水,塑造了诸多重要的文明形态,诞生了一系列“神迹”。我们追随着《圣经》中“五饼二鱼”的传说,在湖边的月色下,品尝了一餐加利利鱼。〇以色列控制的加利利湖西岸,种满了橄榄树在北部穿行三天,我们体验了一个水源丰沛的以色列。但是,逐渐向南下沉的地势,以及数百万年的干旱和蒸发,最终形成了死海。以色列的中部和南部,早已经变为广袤的荒漠。在这里,农业,甚至是生命,原本是无以为续的。从加利利湖再向南驱车2个小时,就能来到死海之滨。伴随着海拔的下降,以及淡水的消失,这里的...
2019 - 07 - 18
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韩国何以创造出汉江奇迹、新村运动呢?乡村内部的驱动力在哪里?作者于2017年9月及2018年11月参访了韩国乡村,观察到韩国乡村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无尽的利用。本系列共分为五篇,本篇为第五篇,将介绍位于韩国忠清南道的阿里郎农场和位于洪东面的埔尔木农业高等技术学校。 韩国行程的第七天,我们又从南往北走,到了忠清南道,参访了宣称是“世界中心”的阿里郎农场。《阿里郎》是朝鲜民族的民歌,当地一般称呼青年男子为阿里郎。很多职业都有其创作特性,也会留下作品:建筑师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建筑,音乐家创作美妙绝伦的乐章,作家写出流传千古的文章……那么农民,能创造出什么作品呢?阿里郎农场的主人郑义国,提出了这一问题,并给出了他的答案——一个可持续、可传承的农场。他认为,农民要有大梦想,不应仅仅为了赚钱。农业的本质是管理和服务生命,仅有农业技术还远远不够。同时具备农业精神和农业技术,才能做好农业。郑义国的父亲是来自朝鲜的失乡民,就是离开北部朝鲜的家乡,流落他乡的人。他在1945年日本退出朝鲜的战乱时期,流落到韩国的忠清南道,和此地的姑娘结了婚,经营这个丘陵地带的阿里郎农场。他的梦想,就是将自己一手创办的阿里郎农场,做成“世界的中心”。立石为证:祝愿这片土地,成为世界的中心(郑义国父亲的祷告文)。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郑义国向我们介绍了他的“作品”创作过程。他认为,年轻人一般只重视农业技术,缺乏农业精神,这是需要改变的。于是,他在高中学习了农业技术,后来读大学,获得了园艺学硕士。他在37年经营农场的历程中,对农业问题不断思考和尝试,他发现,农业需要有更多的追求。实际上,农业是一种生命行为,其本质是管理和服务生命。生物的多样性和农业的协作性,需要开发多种功能,进行多元合作。有了这样的大梦想,就要付出大行动。经过三代人的努力,阿里郎农场做了四期工程建设,已建成占地6000平方米,以花...
2019 - 07 - 06
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韩国何以创造出汉江奇迹、新村运动呢?乡村内部的驱动力在哪里?作者于2017年9月及2018年11月参访了韩国乡村,观察到韩国乡村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无尽的利用。本系列共分为五篇,本篇为第四篇,将介绍位于韩国新村运动的发源地——庆尚北道的清道郡的清道里村。在行程的第五天,我们参访了韩国新村运动的发源地——庆尚北道的清道郡,并去了运动发源地的村庄——清道里(原名神道村)。中国在2005年提出新农村建设运动,2017年提出乡村振兴计划,一个主要的学习对象,就是1970年由当时的总统朴正熙推动的韩国新村运动。朴正熙是一个军事强人,通过武力得到了总统位置,在1979年遇刺之前,带领韩国实现了工业化和经济腾飞,是 “汉江奇迹”的缔造者。时至今日,还有很多韩国人在纪念他。实际上,新村运动在韩国实行的时间不是很长。从1971年正式实施,到1979年朴正熙被刺殒命,只有短暂的九年。1979年之后,再也没有强大的动力去推动新村运动发展。但就是这九年时间,决定了韩国由一个发展中国家,崛起为发达国家。韩国同仁表示:“如果没有那九年,绝没有韩国的今天。”中国正在推动扶贫攻坚计划,如果不能把农村的贫困问题在现任领导人任内解决,中国的现代化也可能遥遥无期。中国城乡间的不均衡发展,使得中国只有“一半人的现代化”——城市多已步入现代化,但是,除了发达的一线城市,中国还有一个分布广泛,人口众多的农民群体,他们生活在第三世界,甚至是第四世界。如果三大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人群差距),以及其他差距(如工农差距、行业差距、阶层差距)不能弥合,一个国家整体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新村运动博物馆展示了这场运动的全球影响韩国就是通过新村运动来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了现代化。新村运动的发源地位于清道郡,据当地博物馆介绍,1969年7月,庆尚北道和庆尚南道发生特大水灾,朴正熙在地方赈灾时经过了清道郡...
2019 - 06 - 27
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韩国何以创造出汉江奇迹、新村运动呢?乡村内部的驱动力在哪里?作者于2017年9月及2018年11月参访了韩国乡村,观察到韩国乡村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无尽的利用。本系列共分为五篇,本篇为第三篇,将介绍位于韩国南部的庆尚南道陕川郡的两个共同体:“茅草屋共同体”和“梦想小屋木结构营造公司”共同体。开创了“蒲公英共同体”的金博士,带我们参访了位于庆尚南道陕川郡(Hapcheon-gun)的另外两个共同体:一个是由一位姓李的长老创建的“茅草屋共同体”;另一个是“梦想小屋木结构营造公司”共同体。李长老的茅草屋68岁的李长老,原本在釜山的出版社工作。工作之余,他会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一些社会边缘群体,如释放出来的囚犯。三十多年来,李长老给他们送书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但最终发现收效甚微,与自己的预期相去甚远。在他三十多年来帮助过的人里,只有三个囚犯改过自新,其他人只是利用他的好心。李长老反思这种帮助人的方式,觉得自己没有真正进入他们的生活,就不能一直对他们发挥影响。于是十年前,李长老把釜山的房子卖了,带上全部家当,搬到了位于庆尚南道陕川郡(Hapcheon-gun)的偏远山村,买下了60亩山地,建立一个共同体。在这个人走屋空的偏远山地,李长老自己开路做建设,甚至买了二手挖掘机器平整路面。据金博士介绍,建设过程中,李长老曾两次因挖掘时山石倒塌而差点丧命,但他没有放弃建立一个共同体的愿望。李长老希望在这个共同体里,大家和社会边缘人群一起生活,从根本上帮助和改变他们。这个过程中,李长老遇到了重重困难,比如当地的老百姓不愿接纳这批从城里、从外地来的人,认为这些曾经的囚犯、吸毒者、自闭症患者和有抑郁症的人住在这,会影响当地的社会治安和地区发展。经过李长老和众人的坚持与努力,共同体带来的良性效应开始显现,社会边缘群体的家人也一同迁入,这里从最初的4户发展到目前的40人。照顾边缘群体的...
2019 - 06 - 22
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韩国何以创造出汉江奇迹、新村运动呢?乡村内部的驱动力在哪里?作者于2017年9月及2018年11月参访了韩国乡村,观察到韩国乡村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无尽的利用。本系列共分为五篇,本篇为第二篇,将介绍位于韩国南部的庆尚南道山清郡,由金英洙博士创立的教育机构——“蒲公英共同体”。韩国行程的第三天,金英洙博士带我们参观了由他创立的“蒲公英共同体”(Dandelion Community)。创立二十多年来,该团体致力于韩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教育。这个共同体也是一个社会企业,当地人称金博士为金代表,这个“代表”相当于组织的法人代表。金英洙博士认为,人生最宝贵的是两件事:一个是关注土地,一个是关注人。而农民,是把这两个关注点连在一起的最好载体。离开土地,我们会失去生存的基本资源;离开人,我们会失去社会关系。对此,他提出了严峻的问题:土地正在变好吗?土地在与各种各样的污染争战,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土地需要争取生存空间。人呢?答案亦然。金博士认为,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努力,把坏土变成好土,把坏人变成好人。这也是他设立蒲公英共同体、开办蒲公英学校的关键考虑。边学边干金博士的蒲公英共同体,位于庆尚南道的山清郡,在智异山山麓的西边。智异山是韩国第二高山,主峰天王峰高1915米。整座智异山是一座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良好。金博士主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蒲公英共同体里,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教育。1991年起,他们夫妇就开始做教育,主要做初中和高中教育。这里的在校生不多,只有30个人,初中生和高中生合在一起,每个在校生要在海外学习至少三个月,也接受海外学生来此进行学习交流。我们去参访时,就有两个美国清教徒的孩子在那里交流。金博士跟我联系,也是希望将来能把他的学生派到中国,到中国的农场,而不是大学去学习。让学生们真正身体力行,深入中国民间,去劳动、学习和交流。蒲公英的学费,每个月约合人...
2019 - 06 - 16
韩国是个资源有限的半岛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资源更加有限。而就是在有限资源的基础上,韩国发起了影响全球的新村运动。韩国乡村内部的驱动力在哪里呢?作者于2017年9月和2018年11月两次参访韩国乡村,观察到韩国乡村是如何通过细致而隐微的工作,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多利用的。本系列共分为五篇,本篇为第一篇,介绍位于韩国南部的庆尚南道山清郡的HESED共同体。2016年10月底,我和韩国的金英洙博士夫妇,做了一个多小时的交流。这对伉俪讲述了他们在韩国做了三十多年的“蒲公英共同体”。他们表示,希望与中国的农村机构建立互访关系,互帮互助。为了更好地安排金博士夫妇到中国参访,我想要了解更多韩国乡村的情况。2017年9月,我组织了一个中国农村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参访团,一共七人前往韩国。我原本联络了六七位农民一同前行,他们正在从事有关农村社区发展的具体实践。然而,由于当时中韩关系交恶,所有组团旅行停止。作为个体申请签证的农民,拿不出韩国个人签证所需的房产证、信用卡金卡、足够大额的银行存款等资产证明。故所邀农民最终无一能成行。于是,在一边啧啧称叹,一边扼腕遗憾中,我们在韩国度过了十天行程。为了弥补缺憾,我不断记录整理,希望让未访者也有机会分享韩国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此次韩国农村的参访行程中,我的核心体会是:如何对有限资源,进行无尽利用。韩国人的“劣等感”韩国的人均资源十分紧张,而韩国人称之为“劣等感”(“劣等感”为韩语里的汉字词汇,接近中文的“自卑感”)。2018年韩国有5116万人口,其中一半人生活在首尔及附近地区,该地区只占全国面积的11.8%。韩国的城市化率在2013年达到91.04%的巅峰后,就开始了逆城市化,城市里的人口开始减少,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乡村。相比之下,2018年初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58.52%,与韩国1981年的水平(58.47%)相当。从城市化角度看,中国还处在城镇化...
2019 - 04 - 27
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和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永春县生态文明研究院·人文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国情分析、中国农村现代化、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村金融、金融工程与衍生工具。 摘要:韩国资源有限,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资源更加有限。有限资源基础上,为何却创造出汉江奇迹、新村运动奇迹呢?外部驱动因素常被讨论,但乡村内部的驱动力在哪里?韩国参访的案例表明:每一个团队都有一个好管家 ;每一个好管家,都组织了一支好团队;每个好团队,都进行了跨界合作与创新。在城市化、工业化、全球化高歌猛进的时候,他们埋首乡村、躬耕田野、服务本土,走了一条少有人走的窄路。播种下的梦想与希望,如同芥菜种一般,由小小的一粒,经年之久,长成了大大的树。由这些细致隐微的工作,有限的资源,得到了无尽的利用。他们的工作,符合了一则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2015年中国的中央一号文件,一个突出亮点就是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路。在这之后,“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字眼,至少十多次出现在中央和各大部委的政策文件中,并被着力推动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或曰“六次产业”、“第六产业“的思想,并非中国首创,主要来自日本综合农协(JA)综合研究所今村奈良臣1994年首倡的“六次产业”。今村奈良臣最早提出的六次产业,是在加法效应层次上,即农村地区各产业相加,实现“1+2+3=6”。意即,农业不仅指农畜产品生产,还应包括与农业相关联的第二产业(农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以及第三产业(流通、销售、信息服务和农业旅游等)。后来,六次产业又升级为乘法效应层次,即六次产业还应是农村地区各产业之乘积,也就是“1×2×3=6”。意即,农村产业链中若其中一个产业的产值为零,...
2019 - 01 - 15
“六次产业”是一个新造词汇,它是东京女子大学教授今村奈良臣在1996年最先提出的。“六次产业”不仅包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林水产业,还包括食品加工等第二产业以及流通、销售等第三产业。它的目的是通过由农业从业人员获得迄今为第二和第三产业获得的加工和流通利润等附加价值,使农业获得活力。这种经营的多元化就是“在农业中创造六次产业”或者农业的“六次产业化”。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加起来或相乘,都正好是“六”,所以才有了“六次产业”这一新名词。“六次产业”的形态非常丰富,例如农产品的品牌化、向消费者直销、经营餐厅、提供住宿、发展农业观光等都可以称为六次产业。和之前传统的农业(畜牧、水产业)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我们的农民(畜牧、水产业从业者)不只是种田、种水果蔬菜(或者养殖牛羊、家禽、水产类等),还需要考虑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及销售。随着深度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直接面对市场,对于产品的销量、质量的把控、市场的接受度、顾客的反馈有深入的了解和感受后,从业者会考虑如何提供更高的品质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前是毫不关心)。发展“第六产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振兴农业农村,改变农业发展前景,所以要坚持以农业为主体;基本做法是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基本趋势是让第二、第三产业附着其上,逐步使原本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变身为综合产业。可以说,“第六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真谛。以往,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仅仅局限在农产品生产过程,“第六产业”则融合了第二产业的食品加工业、肥料生产等制造业,以及作为第三产业的农产品流通、销售、信息服务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一体化。“第六产业”的核心在于“一体化”和“融合”。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一体化,使得在产地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成为现实,使得农业从业者与不同产业、不同领域,如食品加工业、旅游业、高科技产业开展合作成为现实。近...
2018 - 05 - 09
编者:本文根据温铁军教授2016年12月29日在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顺义基地对首尔大学生访问团讲座记录发言录音整理而成。已由温铁军教授亲自审定各位韩国来的朋友,我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欢迎大家,希望能够感到我们的温暖。 刚才你们吃午饭的地方是我的学生经营的。他们是一对夫妻,从硕士到博士一直都在我这学习。现在已经成了青年创业者,并且是在农业中创业成功的年轻人。男生(程存旺)现在博士还没有毕业,女生(石嫣)博士后已经完成了,还在瑞士达沃斯论坛获得“世界青年领袖”称号,还是世界社会农业CSA联盟的副主席。说到这个CSA,我们翻译成中文就叫社会农业。这个运动在首尔很发达,有很多人参与。你们现在来开会的地方是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背面是山,秋天来会很漂亮。现在让白亚丽来介绍梁漱溟中心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她曾经大学二年级就下乡,后来是我的硕士研究生。他的丈夫是去年毕业的我的博士研究生。白亚丽: 我是上大学的时候,参加温老师发起的支农调研,就是大学生去农村主动跟农民群众结合的活动。所以当时就受温老师的影响,开始加入这个乡村建设运动。我们机构叫做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主要做三块工作:第一块是叫做培养年轻人去到农村,包括针对全国20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社团,也培养一些去到农村驻村一年的大学生志愿者,称之为农村优秀人才项目;还有就是返乡青年。所以大家看到这上面的照片都是介绍一些年轻人在村里面参与农村发展,很多是实习生,都是在村子里搞农业的,有参与生态农业的,有参与组织农民合作社的。第二块工作是我们在全国建立的很多试验区和试验点,以合作社为抓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现在大概有300多个合作社的网络。这个照片是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到其中一个合作社调研时的拍的。第三块是组织农民的产品对接城市的消费者,也叫城乡互动的项目。大家来到这个地方,是我们做培训的基地,每年都会举办很多培训,面向青年志...
2018 - 09 - 03
不足十年,20 世纪似已负载着沉重的记忆,渐行渐远。犹如一处悄然远去、已遭漠视的背影。不同于 19 世纪,这一世纪的终了甚至无奠予世纪末的颓废与奢华,相反,负载着诸多轻盈的期盼与畅想。的确,我们并非在 1999 或 2000 年送别 20 世纪,这一炽热的世纪早已在其 80 年代的终结时分落下了帷幕。短暂的世纪?或“极端的年代”?或如《魔鬼代言人》一片中阿尔·帕西诺以他特有的恣肆,酣畅着魔鬼撒旦的宣言:“20 世纪是我的世纪”?或者如 30 余年前的瑞士电影《2000 年,约纳森将满 21 岁》的片头题记:20 世纪的所有预言,都是关于革命的预言;20 世纪的全部记忆,都是革命遭到失败的记忆?全球化的新世纪创造着“新”的时间:一个永远封闭的现在时,萦绕着纤巧、温馨的怀旧。于是,历史丧失了其纵深,20 世纪 80 年代,启动全球化进程、终结冷战的时刻,成为新一代历史地平线的尽头。20 世纪历史的记忆因而碎裂纷扬。如同历史始终是“胜利者的清单”,可言说的,必定不是关于失败的记忆。20 世纪的诸多热战——尤其两次世界大战,似乎无从回避,也无需讳言,但覆盖了 20 世纪后半叶的、最重要的历史事实与记忆:冷战,却遍遭冷遇,似一个必须放逐的邪恶幽灵,一处需以帷幕遮挡的狰狞废墟。当历史的言说首先启动了遗忘而非记忆的机器,一点历史的回顾似成必然:先是彼时的英国首相的富尔敦演说,亦称“冷战宣言”。1946 年,人类战胜法西斯的狂欢庆典后不足一年,3 月 5 日,丘吉尔在其富尔敦演说中称“一个苏联的势力范围”正在形成,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共产主义的第五纵队”,“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道铁幕缓缓落下,将欧洲一分为二”。这一宣言将延续半个世纪之久的全球冷战正...
投稿讨论
ruralrecon@163.com
Copyright ©2017 重庆爱故乡文化传播中心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