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乡建研究
最新资讯 NEWS 更多>
2021 - 09 - 22
点击次数: 0
9月18日,由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指导,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乡村振兴人才论坛”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论坛现场对外发布了“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单,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共仁基金会”)“头雁计划:培养乡村带头人”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
2021 - 09 - 06
点击次数: 0
#餐盘去殖民化,全球亚马逊化!Decolonize your Plate, Amazonize the World!国际CSA联盟——URGENCI 于近日通过网站(urgenci.net)正式对外界宣布,国际CSA线上研讨会将于2021年10月25日-30日召开。这将是第八届国际CSA大会暨第五次欧洲国家CSA运动集会。与此同时,这次会议的如期到来也标志着巴西CSA网络成立十周年。紧随其后的是1...
2021 - 07 - 07
点击次数: 0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两大国家战略,源自于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对复杂国际环境变化的判断。近代以来,乡村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愈发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并且还将持续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如何在两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继续深入探索认知我国广大乡村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特色农耕等立体要素资源,进而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生...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编者按2021年6月12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21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由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代表主办方发布了由重庆日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爱故乡文学与文化专业小组联合发起的2021年度“口述乡村·故乡纪事”计划,面向全国征集1000篇述说乡村历史、描写乡村风貌的优秀文章,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写给乡村的一封信中国作...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日期:2021年6月15日 – 7月18 日在线会议:ZOOM会议 & 小鹅通直播同声传译:全程提供英语/西班牙语/普通话三语翻译主办单位: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国仁全球大学堂合办单位:亚洲学者交流中心,全球和平妇女,墨西哥地球大学,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岭...
专题策划
2018 - 08 - 08
时  间:2018年1月6日上午地  点:福建农林大学李常盛报告厅主持人:王林萍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本文根据温铁军教授2018年1月6日-7日在福建农林大学的乡村振兴论坛暨第五届爱故乡大会中的主题报告发言内容整理而成。 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原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乡村建设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国家985计划“中国农村发展试验创新基地(I类)”首席专家,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农村发展管理”首席专家。从“三农问题”重中之重到“乡村振兴”战略转型因为前面的话比较大,我想大家对历史问题、国际问题不太感兴趣,我们直接进入现实。我最近在很多地方被邀请去做演讲,是因为我们现在开展的乡村建设包括爱故乡这个活动,应该是中央十九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最直接的工作内容,所以刚才兰思仁校长他在这儿说十九大一召开,第二天就给我打电话,他说他觉得十九大习总书记讲话的很多内容都是跟我们现在开展的工作直接相关的。其实我们的工作和党中央有内在的相关性,就是党中央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这些高层领导明确提出的“不忘初心”,不忘的就是大家现在正在做的这些事情。我们在坚持的就是初心,所谓的爱故乡活动不外乎就是使人们别忘了你的初心从何而来,你的根从何而来。2003年,我们一批年轻人到河北定县翟城村搞了一个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他们干这个事推我当理事长,只好干吧,当时干比现在要困难得多,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还是加快城市化,追求GDP。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同志任总理以来,第一件大事就是把“三农”问题作为国家的重中之重,全党的重中之重。2002年胡锦涛成为总书记的第一个会是...
2022 - 11 - 11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世界经济复苏脆弱,气候变化挑战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党中央认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做好2022年“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在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方面,文件指出要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法,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村庄环境的改善,村民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但乡村的公共文化活动和资源相对于城市较少。看到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有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等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我们感到非常振奋人心。这是中央对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倡导群众自主参与创造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爱故乡-村歌计划自2018年发起至今,已经在全国22个村庄完成了村歌创作活动。我们计划未来2-3...
2022 - 11 - 11
近日,由《大地之声》策划组、中国乡村振兴联盟(筹)、北京朱兰信息科技研究院、山西谷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太原学院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大地之声》学术论坛第3期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乡遇·乡村民宿”,会议由《乡村发展研究》编辑部主任武云侠主持。论坛嘉宾许昌学院窦梓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王睿博士、桂林理工大学侯玉霞副教授、纪录片《广西民宿》总制片人张迪与特邀点评人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院长王晞教授、太原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姚晓黎副编审从乡村民宿发展研究、民宿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共同探讨“乡村民宿”这一议题。窦梓雯作了题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宿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报告,着重从高校民宿人才培养方面展开论述,分析民宿人才供给面临的困境,民宿人才培养与教育现状以及高校民宿专业设置的必要性,指出民宿专业设置的现状与难点,聚焦高校民宿专业人才培养办法。王睿作了题为《乡村民宿创意与人才培养》的报告,她指出从引强、培优、强宣、塑魂、联合五方面突破民宿发展困境,强调“文化为根”原则,并以“竹窗溪语”为例分析其顶层文化设计的圈层定位和文化定位,分享“山水禅生活”的活动案例和管家团队建设。侯玉霞作了题为《广西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评价研究》的报告,从研究背景 、广西乡村民宿分布特征、广西乡村民宿服务质量游客评论分析、广西乡村民宿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下一步研究计划等方面进行论述。张迪作了题为《乡村民宿:中国乡村振兴的先行探索者——以中国首部民宿纪录片为例》的报告,讲述荷兰人在中国乡村开民宿的经历启迪,分享纪录片的拍摄故事和心路历程。他指出原生态访谈作为当下的口述史其研究价值不容忽视,而乡村民宿作为中国乡村振兴的先行探索发人深思。特邀点评人姚晓黎从大学教师、学酒店管理的学生家长、经常出游的游客、进城的农村人及编辑的五重身份分享自己对于乡村民宿的认识和理解。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进展以及研究...
2022 - 11 - 11
8月5日,由雁栖湖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雁栖湖论坛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嘉宾围绕“筑基固本,稳中求进”主题进行深入交流。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原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发表演讲,主题为《资本过剩、乡村振兴与第三资产池》。数十年扎根研究“三农”问题的温铁军教授认为,当下资本过剩释放出大量没有投向的资金,而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生态化建设,有望成为继基建、房地产后的第三资产池。温铁军认为,中央强调练好内功夯实基础,转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实际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国内大循环就是以国内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主要需求导向,以国内大市场来拉动中国的投资转向,过去投向城市,现在投向农村。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决定“十四五”规划的时候,中央特别提出把乡村振兴作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目前我们已经解决了全国所有行政村级的“五通进村”,即水、电、路、气、宽带。五通进村加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意味着乡村社会现在有了沿海开放城市的基本建设条件。2021年初,国家领导人专门做了“三新”讲话,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对此,温铁军认为,新理念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从过去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到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这是一个重大内涵性的调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两山”来推动数字化乡村建设。温铁军认为,当前世界存在全球性焦虑,主要是因为金融资本的全面过剩,如果我们能把过剩金融转到生态化建设之中,就意味着我们找到了新的资产池。在温铁军提出的“第三资产池”中,乡村振兴就是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建设到位的条件,发展生态资源的价值化。温铁军认为,我们最终要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化,这方面有大量的投资空间。因为以往的经验集中在工业化阶段,发展的主要是工业生产,大家不善于进入生态化新阶段去做投资,所以第三资产池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认识,才能理解它的价值所在。“...
2022 - 11 - 11
从《摆脱贫困》中汲取乡村振兴的智慧和力量——《摆脱贫困》出版30周年暨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综述《摆脱贫困》出版30周年暨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7月5日在福建福州召开。30年前,习近平同志著述《摆脱贫困》,围绕闽东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重大理念、观点和方法,深刻回答了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穿越时空、历久弥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本次研讨会由福建省委、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国家乡村振兴局等联合主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同时在宁德设分会场。与会代表、专家学者围绕《摆脱贫困》历史贡献、时代价值,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共同富裕等进行深入交流研讨。深刻认识《摆脱贫困》的历史贡献和时代价值《摆脱贫困》集中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带领闽东干部群众为摆脱贫困而进行的深刻理论思考和艰苦实践探索,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是中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理论实践的重要原点。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认为,《摆脱贫困》中以经济为中心和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的方针政策,对今天推动乡村振兴与实现共同富裕,仍然是具有根本意义的指导原则。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认为,《摆脱贫困》立足宁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坚持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制定因地制宜、“弱鸟先飞”等发展战略,引领了宁德地区快速发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曹立认为,《摆脱贫困》创新性地提出了物质贫困、思想贫困和信念贫困三个概念,对其辩证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为摆脱贫困找到了思路和路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琦认为,《摆脱贫困》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思想渊源,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丰富的历史经验和精神指引,具有重要时代价值。《摆脱贫困》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理论营养和哲学内涵...
2018 - 09 - 21
时  间:2018年1月7日下午地  点:福建农林大学李常盛报告厅主持人:何慧丽(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发言人:邱建生 (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总干事,福建农林大学乡村建设与社区营造中心副主任,福建永春县生态文明研究院秘书长,永泰县乡村振兴研究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副秘书长)我作为福建客家人,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们。现在我给大家汇报福建开展新乡村建设十年以来的基本情况和思考。说到福建乡村建设,它不是无源之水,过去在更早的时间,在十五年前从北方就开始了新乡村建设工作,当然,更早则可以追溯到民国年间的乡村建设。我放几张图片代表一下,这是在河北定县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这是在海南的石屋社区大学。具体福建新乡村建设的推进,从2007年到2017年有下面的这些机构,从2007年厦门国仁工友之家的创立开始,到2017年夏天永春生态文明研究院成立,中间包括了于2009年建立的安溪福田乡村建设中心、2010年建立的培田客家社区大学、2011年建立的莆田汀塘社区大学、2012年建立的故乡农园和福州金山工友社区大学,以及2012年开始发起的爱故乡运动和2013年在福建农林大学建立的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在前不久拍摄《松土者—福建新乡村建设十年》纪录片的时候,我和温老师曾有一个对话。在那次对话中,我把福建新乡村建设分为六个节点,分别是(一)从乡村到城中村,(二)乡土文化复兴,(三)乡建经济问题,(四)从乡村建设到爱故乡,(五)从体制外到体制内,最后是从乡村建设到生态文明建设。这六个节点基本可以概括福建新乡村建设工作的全貌。第一个节点是从乡村到“城中村”。在新世纪初我们开始从北方启动新乡村建设的时候,我们在乡村的工作会多一点,2007年开始,我们另外一只脚迈到了城中村。目前各大城市生活在工业区城中村的人口达到了3个亿,在厦门这个数字是180万,超过了厦...
2018 - 08 - 03
此文根据温铁军教授2018年2月28日--3月1日在湖北省住建厅2018年度春季业务知识系列专题讲座和京山县“新时代湖北讲习所‘京山课堂’暨县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上的部分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已经本人审阅。此文为讲座第一部分。演讲人: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乡建中心主任,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先从我们面临的比较复杂的局势开个头,国际形势是我们进行重大战略调整的重要判断因素。今年开年有几年大事。第一个大事,2018年开年,对我们所有中国人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中美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树欲静而风不止,不是我们要改,而是美国公开宣布,中国是他最主要的对手,甚至是排在俄国前面位列第一的敌手。新中国建立以来的三代领导核心,曾经有过三次对国际局势的重大判断。其一,毛泽东1970年认定中国未来20年无大战,但还得继续加强战备。那是1969年中苏发生珍宝岛战役之后,当时林彪发出“一号命令”全国进入了紧急状态。中央领导分散到各地。那么,这时候中国是不是要遭遇世界大战,毛泽东请四位元帅研判中国周边的形势,最终给出的结论是20年内不会打大仗。与此同时,在中苏交恶最严峻的时候中国紧急转向,那就是“小球带大球”——尼克松1971年访华,来之前宣布解除对中国长达21年的经济封锁。随之,则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紧急制定“四三方案”,引进西方43亿美元的外资设备改造中国军重偏斜的工业。据此看,习近平总书记接任中央领导人之后,特别强调不要前后30年相互否定,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国家重大战略调整基本上十年一次,50年朝鲜战争,苏联对我们做战略性投资,就有中苏结盟;1960年苏联撤资,中国转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969年中苏军事冲突,中国转向接受西方的技术和设备。这些发展战略转型都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几次转型,都是毛泽东跟当时的领...
2018 - 09 - 04
去年以来,广东省领导密集调研新农村建设问题。放眼世界,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乡村发展有何可参考的发展路径?有哪些模式值得借鉴?◎《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发自广州、北京◎本文责编∕郭芳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2月4日,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去年以来,广东省领导密集调研新农村建设问题。放眼世界,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乡村发展有何可参考的发展路径?有哪些模式值得借鉴?《南方》杂志记者就此专访中国著名农村问题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原院长温铁军。突破生态、经济难以两全的困局《南方》杂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其中,产业兴旺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国外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温铁军:中国的农村建设可借鉴欧盟或者日韩等国的经验,把小农经济与第三产业相结合,开发农业在生态环保、休闲养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多功能性,以此突破生态、经济难以两全的困局。日韩在农村全面开展购销超市、金融保险、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养生体验、生态景观等农村第三产业,有效地帮助农民增收,值得我们借鉴。日本一方面重视利用农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从1961年开始,政府大力推动工业过密地区的工业向农村地区转移,使得农民可以在附近的工厂就职,业余时间回家务农,从而增加了家庭收入。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1977至1986年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中,出现了“一村一品”运动。虽然“一村一品”运动存在着小规模、分散性的特点,再加上各地区的资源条件、市场条件、生产技术水平等的差异,除少数个别成功的事例以外,总体来说发展结...
2018 - 09 - 28
此文根据温铁军教授在2018年2月28日--3月1日在湖北省住建厅2018年度春季业务知识系列专题讲座和京山县“新时代湖北讲习所‘京山课堂’暨县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上的部分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已经本人审阅。此文为讲座第三部分内容。 演讲人: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乡建中心主任,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输入性危机为什么面对全球挑战的局面,国内要做乡村振兴。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是输入性危机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对中国就是输入性危机——当东亚金融风暴发生的时候,中国出现了外需大幅度下降,98年的时候出现过大批企业倒闭,有大约5万多家国有企业倒闭,4000万职工下岗,中央要求银行给这些企业发工资性贷款,维持工人的基本生活,如果他们被推向街头,4000万人,中国就没有安定环境的可能了。那个年代局面非常紧迫,所以中央紧急启动西部大开发,国家投资是36000亿,接着又启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一系列的调整都是用国家直接投资的手段来稳定经济。那次,中国就已经爆发了生产过剩危机,主要是外部需求下降,导致中国这个为世界生产的国家出现外部市场萎缩,造成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今天很多人爱说农业产业化,那是什么条件下提出的呢?就是城市工商业遭受严重危机,企业界大家联名要求中央帮助城市的工商业资本下乡。可见,产业化的内涵是资本下乡。1998年,因为城市工商企业遭遇困难,38家大型工商企业联名提案,当时正在开两会,因为我在农业部工作,这个提案就转到我手里,企业界提出的就是资本要下乡。于是,为了缓解城市资本的困难,中央就帮助城市工商业资本下乡,这就是农业产业化提出的背景。资本下乡不可能跟农村成千上万的一家一户打交道,于是乎就推出了土地的流转,要求形成规模,才有了农业产业化,到现在,这个政策提出20年了。请各位农口的干部有空做...
2018 - 09 - 01
自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概念并将之上升成国家战略后,我们这些近二十年前开始推动新时期乡村建设的同志实在是有说不出的激动,因为我们过去所做的,正是今天中央在大力倡导的。在这片土地上,乡村的春天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各地政府从过去我们苦口婆心请求合作而且大多吃闭门羹甚至被扫地出门的境况到张灯结彩式的欢迎,确实有让人忍不住想唱一首春天之歌的冲动,时间开始了。 但是且慢,在这热气腾腾的乡村振兴大餐上,我却听到了磨刀霍霍的声音。各色人等,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学术社会,都撸起了袖子,准备要对乡村下手了。近日听到一件事,说某地准备举办一个大论坛,要花几百万,其中近百万是给北京某大学某个搞规划的机构的,算是会务组织费,而这种会这个机构一年要在全国各地举办三四次。我这一听,脑子里就冒出“折腾”两个字来。这让我想起十余年前开始的新农村建设和五六年前开始的美丽乡村建设来,尽管这两波建设在农村某些硬件的改善上功不可没,但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折腾”,只肥了少数人的腰包而已,农民背井离乡的趋势没有改善,乡村的教育和文化越来越没落,乡村的土地、水和空气也愈加受到污染。为此,我还写了《农村成功学》和《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乡村思维》这两篇文章,希望能为美丽乡村建设正本清源。 现在乡村振兴来了,它是否仍然会陷入“精英俘获”的逻辑,只成为少数人的盘中餐?如果我们仍然在过去的思维里来思考乡村振兴的问题,我的这种担心就决不是多余的。所以第一步,我们需要先停下来,往回看,了解我们走了什么弯路?为什么会走进这些弯路?如此,我们在继续往前走的时候才有可能一路顺畅。根据我的初浅观察,我试着来对这些“弯路”做一个简单梳理。首先是“水泥思维”、“城市思维”主导一切。这一点你从乡村中的水泥河道和各个角落的水泥覆盖,以及乡村中到处充斥的城市草皮公园和绿化苗木、假山假景、大广场就可以看出来了。而乡村有其自身的生命肌理...
33页次1/4首页上页1234下页末页
投稿讨论
ruralrecon@163.com
Copyright ©2017 重庆爱故乡文化传播中心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