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乡建研究
最新资讯 NEWS 更多>
2021 - 09 - 22
点击次数: 0
9月18日,由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指导,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乡村振兴人才论坛”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论坛现场对外发布了“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单,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共仁基金会”)“头雁计划:培养乡村带头人”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
2021 - 09 - 06
点击次数: 0
#餐盘去殖民化,全球亚马逊化!Decolonize your Plate, Amazonize the World!国际CSA联盟——URGENCI 于近日通过网站(urgenci.net)正式对外界宣布,国际CSA线上研讨会将于2021年10月25日-30日召开。这将是第八届国际CSA大会暨第五次欧洲国家CSA运动集会。与此同时,这次会议的如期到来也标志着巴西CSA网络成立十周年。紧随其后的是1...
2021 - 07 - 07
点击次数: 0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两大国家战略,源自于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对复杂国际环境变化的判断。近代以来,乡村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愈发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并且还将持续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如何在两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继续深入探索认知我国广大乡村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特色农耕等立体要素资源,进而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生...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编者按2021年6月12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21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由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代表主办方发布了由重庆日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爱故乡文学与文化专业小组联合发起的2021年度“口述乡村·故乡纪事”计划,面向全国征集1000篇述说乡村历史、描写乡村风貌的优秀文章,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写给乡村的一封信中国作...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日期:2021年6月15日 – 7月18 日在线会议:ZOOM会议 & 小鹅通直播同声传译:全程提供英语/西班牙语/普通话三语翻译主办单位: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国仁全球大学堂合办单位:亚洲学者交流中心,全球和平妇女,墨西哥地球大学,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岭...
政策理论
2022 - 10 - 28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指出,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向前追溯,2019年9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总书记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提出,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2021年,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总书记都提到“保持‘赶考’的清醒”。“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考卷常新,本色依旧,“赶考”永远在路上。01一路赶考: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个政党,由小到大,由弱至强,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1921年7月,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到陕北,从陕北到西柏坡,再走到北京,一路上赶考,换来“天翻地覆慨而慷”。1949年3月,党中央从太行山东麓的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一路赶考,也是一路探索。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再到“窑洞之问”的两个答案,百年奋斗路,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2021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02经受大考: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和人民一道奋斗出...
2022 - 10 - 25
进入“十四五”规划期后,部分县特别是经济强县、财政大县,已经着手计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规划指导工作影响着乡村振兴的节奏,因此,明确规划是乡村建设的第一步,非常重要。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阶段,如何做好乡村规划,应着重考虑以下五方面问题。第一,规划范围怎么定在实践中,是不是所有自然村或行政村都有必要做村庄规划,这个规划是以中心村为基础,以自然村为基础,还是以行政村全域范围为基础来制定,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规划范围不同,规划需求也不同。 第二,规划内容是什么以前的村庄规划内容多以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为主。现在农村的水、电、路、网等实现了广覆盖,基本能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村民对村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新兴居民点的打造,生活污水处理、燃气供应等生活设施的配套,以及农村养老、儿童托管等公共服务的配套。未来二三十年,村级养老服务的需求会较大,农村教育和医疗需求向县城集中是个大趋势,普惠制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县城扩大义务教育和医疗服务能力压力大,中低收入的农村居民到县城就学就医的成本和负担较大,分级医疗又需要农村医疗服务向乡镇和村级下沉,在这样的背景下,村庄规划如何做,也是一个问题。 第三,规划到什么程度这涉及规划建设标准的问题。从乡村建设实际看,需要分区分类设定标准。例如,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地方政府、村集体和农村居民的经济实力更强,生活水平更高,需要更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乡村规划建设的标准可以高一些;水资源丰富和水资源短缺的地区,高寒和热带地区,适用的农村住宅改厕标准不同;考虑到实用性,山区和平原地区农村使用的电线、路灯蓄电池也应该不同,山区易发洪水、霜冻,需要使用质量标准更高的器材;在生态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也要更高。 第四,规划期限应多长目前,村庄规划期限多为5至10年。而在规划期限内,...
2022 - 10 - 24
乡村振兴要重点服务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和农民中的弱势群体,是因为当前及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都将处在农民快速进城,城乡关系重组,农民需要有发展同时有保障的特殊背景。01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各地都投入大量资源开展了乡村振兴的地方实践。总体来讲,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家惠农力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固,亿万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不过,从当前全国地方政府进行乡村振兴的重点来看,大量财政资源投入到乡村振兴究竟是为了谁,似乎仍然有讨论的必要。以部门为主的资源投入广受诟病,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源投入重复,缺少整合,难以配套,办法之一就是加强县一级对部门资源整合的力度。另外一个广受诟病的资源投入方式被称为“撒胡椒面”,无法将资源集中起来搞建设,结果投入资源毛毛雨不湿地,看不到投资效果。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面,县级政府因此集中惠农资源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一个示范点投入几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村庄旧貌换新颜,投资效果显著。缺点是不可复制,且后期维护成本很高。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的第一个要求是“产业兴旺”,在农村基本没有制造业发展空间的情况下面,全国几乎所有地方政府“产业兴旺”都寄希望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稍微具备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的村庄,地方政府都大量投入资源进行打造,结果就是全国打造了无数多个高度同质化的乡村旅游项目,不仅新打造的项目游客不足,而且过去一些农旅项目客源被分散,也赚不到钱了。二十字总要求,要求农民“生活富裕”,生活富裕,在农村从事农业,没有适度经营规模是不可能富裕的,因此,地方政府重点支持适度经营规模农户,支持农场主,给农场主超过一般农户多得多的财政政策支持。农村大户(无论什么大户)受到地方政府更多关照,得到更多政府支持,因为他们是“生活富裕”的代表,是农村未来的方向。农民增加收入有四个来源: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支付和财产性...
2022 - 10 - 24
2022年7月13日,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社会企业与乡村振兴”座谈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以“发挥社会企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社会企业如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团,发表了题为“对乡村振兴几个问题的初步思考”的主题演讲。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会议上提出的。而乡村建设、乡村发展的实践在中国已经很多年了。我投身乡村方面的工作,是从2002年开始的,到现在20年了。基于个人的实践,对乡村振兴有很多体会和想法,我就讲讲自己对三个问题的想法,和大家做交流和探讨。这三个问题是:什么是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谁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主体?用什么办法来实现乡村振兴?一、什么是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党和国家有明确的提法,就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的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城乡融合一体的体制机制。这套话语很鲜明、很具体、很成体系。但是如何在实践中理解和贯彻呢?我以为,乡村振兴的一些认知上的问题还没能很好解决,很难仅仅依靠字面上的简单理解就能明白乡村振兴到底是要做什么的。我想用扣除法的思维方式来倒推对乡村振兴的认知。不是一般地正面诠释中央文件的概念,即什么是乡村振兴,而是讲什么不是乡村振兴,用这个方法来理解乡村振兴的思想和内容。第一,乡村振兴不是农地非农化、产业弃农化、住房城镇化、文化通用化,而这四化几乎就是目前乡村中的基本状态。农地非农化,大量的农地不再是耕地,而是建成产业园,有的学习外国乡村比如普罗旺斯,造薰衣草田园。产业弃农化,不少发达乡村的产业大量与农业农村无关。乡村产业是国家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不仅包括农业,还有...
2022 - 10 - 24
农场、庄园、花园:模仿西方的美丽乡村建设十九届五中全会非常明确的提出乡村振兴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决不是一句单纯地政治口号,而是目前存在的诸多认识问题需要解决。如果说搞城市化,我们学习西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西方文明禀赋就源于城市的文明。近代以来西方贡献人类的文明模式就是城市文明。特别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然而,令我们感到不安地是,搞美丽乡村建设,许多地方也要搬照西方乡村样子来做,就值得我们反思了。不要忘记,我们不仅拥有世界上历史悠久、最成熟的乡村文明遗产,而且还拥有近代以来形成的世界上最独特的乡村建设经验和智慧。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我们一直走在中国特色的乡村建设的道路上。并不是说搞乡村振兴不能向西方学习,令我们感到不安地是,在许多官员和学者心目中,把西方式乡村看成了最理想、最美丽的样子,死搬硬套地学。在许多地方的乡村振兴规划和实施方案中,我们所看到的美丽乡村,竟然严重缺乏中国要素,而是充满了西方式农村的要素。在许多地方所呈现出的美丽乡村的样子,是美国式的农场化农村、西欧式的庄园式农村、荷兰式的大花园乡村。而且还自觉不自觉地,将充斥着这些西方要素的乡村美其名曰:现代化的美丽乡村。什么叫现代化?在许多人的心中,把中国乡村建设的和西方农村一样就是现代化。按照这个逻辑,现有的中国乡村就必须被彻底改造。这就是最近几年,在中国出现的中央屡禁不止的拆村并居运动。拆村并居的背后的动力很复杂,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不可否认其中最大动力是土地财富。虽然土地财富的动力很大,但这个因素不能摆在桌面上,但能摆在桌面上且理直气壮搞拆村并居的原因,是美其名曰要为农民建设更加美好的现代化农村。在中央五部委联合出台《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属于搬迁村庄范围的是“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
2022 - 10 - 24
作者  袁方成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综合改革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法治中国建设日趋完善的今天,创新立法工作、强化法律供给,成为促进乡村治理的重要动力。《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首次将国家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关于农业农村治理的经验措施上升为法律。从依法治国的背景来观察,《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具有开创性的举措,为此后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回顾乡村振兴的法治化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逐渐拉开。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并且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工作抓手,扎实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标志着我国“三农”工作重心逐步开始由脱贫攻坚战所强调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向乡村振兴所追求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下简称“五个振兴”)进行转移。2021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成立,实现了组织架构的调整和组织职责权能的归并。同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一系列政策措施关注焦点和政府机构职能转变,特别是《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是在解决了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机构保障、工作机制、队伍建设等若干要素之后,从“法治中国”的高度,以国家法律形式完善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为新时代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法治保障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政策实践,是立足于乡村工作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伟大创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改革开...
2022 - 10 - 23
编者按:2022年2月26日下午3点,由重庆日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国仁乡建社企联盟等机构共同举办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活动在重庆日报“乡村振兴大讲堂”线上开讲。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从稳住农业基本盘、数字乡村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观点独特、角度新颖的讲解,300万人线上观看了讲座。我们摘录重点内容,以飨读者。保持稳定根本在于坚持“三新”“稳”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总基调。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稳中求进的工作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呼应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工作思想。求稳,必须守好两个底线,一是必须保证粮食安全,二是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保持稳定,守住底线,根本在于坚持“三新”,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就“三农”工作来说,我认为新发展阶段就是国内大循环,新发展理念就是“两山论”,新发展格局就是城乡融合。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在稳住“三农”工作时没能很好地坚持“三新”,还是采用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的老方式,以至于很多矛盾不能很好解决。新发展理念和旧的理念有所不同,比如,现在我们面对的外部的不确定性,其实主要是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挑战。而全球化挑战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全球过剩,全球过剩又主要是近20年来,西方主要国家通过增发大量货币,导致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上涨。中央在面对这些全球过剩的挑战时,开始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因此,贯彻落实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我们就要把握好“稳”的基本原则,守住守好两条底线的硬任务,坚持“三新”。坚决守住守好两条底线守住守好粮食安全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之一,那么如何才能确保粮食安全?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坚持党政同责。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党委一把手负责,...
2021 - 09 - 21
2021年9月8日,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信阳内置金融村社之家、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征求意见稿)》线上座谈会”,来自四川、浙江、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广东、辽宁8省和重庆市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积极参与,充分发表意见。9月12日,活跃在三农界的5家公益组织和研究机构联合起来,支持乡村基层共同发声,期望持续起到连接政府部门与基层的纽带作用。五家发起单位汇总整理了座谈会前后征集的所有意见,形成了一篇意见报告和一份条目修改建议附录并呈报财政部。本篇是意见报告。报告揭示了当前政府赋码登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乡村多样化的集体经济性质的合作社、资产管理公司之间存在的矛盾,以事实说明前者在大部分村庄并未运营,形同虚设;后者在多年农村改革实践中形成了较成熟的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及财务处理方法,可作为制定财务制度的参考。报告提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根本在组织,组织问题不清晰,财务制度就立基不牢。报告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尚未出台,作为下位法的财务制度法律依据不足。对于村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两个法人是否要事务分离和账务分设,是否要坚持“村财乡管”,是否要限制村集体筹融资渠道,报告列举了不同意见,建议制度规定要从实际出发,具备兼容性、可操作性,留有发展空间,方便落地执行。报告还对如何解决各地发展差异大影响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和管理团队的激励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尊重基层实际,完善财务制度,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乡村基层工作者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报告财政部农业农村司日前发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征求意见稿)》。为让来自农村基层一线的声音被中央部门听到,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信阳内置金融村社之家、战旗...
2021 - 08 - 18
专家名片:温铁军:著名“三农”专家,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乡村振兴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海口经济学院特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独立非执行董事。曾长期在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原农业部、原国务院体改办等单位从事政策研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在中国以举国体制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目标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赋予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地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是与中国新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变革的必然要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的不同于资本主义一般生产方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一、共同富裕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必须具有高于经济理性的政治理性和国家综合安全理性,坚持高质量发展及共同富裕的正确政治方向。凡是追求现代化并被纳入全球化体系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竞争中不可能像先发国家那样对外转嫁成本,大都会落入制度成本大于制度收益造成的发展陷阱,主要是城乡差别造成农村人口流入大城市贫民窟,不仅成为动乱的基础,也妨碍了劳动密集型一般商品生产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而人均资源占有率低的发展中国家,客观上存在着高速现代化进程中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差别扩大的问题。发达国家随着金融资本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系统性风险加剧,越来越多的不平衡问题恶化了长期存在的两极分化问题,进而出现西方实用主义思想影响下的国家民粹化倾向,资本的...
2021 - 02 - 27
编者按:2月23日,由重庆日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共同举行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讲活动在重庆日报新媒体矩阵平台“乡村振兴大讲堂”开讲,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为题,进行了观点独特、角度新颖的讲解,150万人线上观看了讲座。我们摘录重点内容,以飨读者。此外,我们还采访了国内部分专家,剖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有效路径和实施方法。将三农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央一号文件开宗明义强调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指出: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这就凸显出三农工作是面对全球化挑战所必须的“练好内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建在2月22日新闻发布会中提到,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经济下行影响,一度有3000多万农民工留乡或二次返乡,但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农村发挥了重要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在未来不确定的全球化挑战和叠加风险中,三农对国家整体 安全的意义更加显化。在国家综合安全中,首先要强调的是粮食总量安全。除了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更要强化农民和市民相结合的粮食安全责任,要在贯彻“省长米袋子”的责任到位进程中,构建起“在地化”的能够分担粮食生产风险和合理收益的城乡互助体系。其次要保护种子安全。其三是耕地安全。实际上,农户只能兼顾在房屋周边的土地耕种口粮,越来越多的农民完成了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的身份转变——种粮的变成吃粮的,养猪的变成吃猪的。农村群众生活方式完全市场化,平时主要从商店购入食品,是近年来农产品进口激增的内因。构建新格局要以“新理念”来深化改革要继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充分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包括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
127页次5/13首页上页12345678910...下页末页
投稿讨论
ruralrecon@163.com
Copyright ©2017 重庆爱故乡文化传播中心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