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乡建研究
最新资讯 NEWS 更多>
2021 - 09 - 22
点击次数: 0
9月18日,由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指导,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乡村振兴人才论坛”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论坛现场对外发布了“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单,北京共仁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共仁基金会”)“头雁计划:培养乡村带头人”案例成功入选。“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入选名...
2021 - 09 - 06
点击次数: 0
#餐盘去殖民化,全球亚马逊化!Decolonize your Plate, Amazonize the World!国际CSA联盟——URGENCI 于近日通过网站(urgenci.net)正式对外界宣布,国际CSA线上研讨会将于2021年10月25日-30日召开。这将是第八届国际CSA大会暨第五次欧洲国家CSA运动集会。与此同时,这次会议的如期到来也标志着巴西CSA网络成立十周年。紧随其后的是1...
2021 - 07 - 07
点击次数: 0
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两大国家战略,源自于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对复杂国际环境变化的判断。近代以来,乡村一方面是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愈发成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并且还将持续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如何在两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继续深入探索认知我国广大乡村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特色农耕等立体要素资源,进而引领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社会、生...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编者按2021年6月12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21重庆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由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黄志友代表主办方发布了由重庆日报、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爱故乡文学与文化专业小组联合发起的2021年度“口述乡村·故乡纪事”计划,面向全国征集1000篇述说乡村历史、描写乡村风貌的优秀文章,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写给乡村的一封信中国作...
2021 - 06 - 18
点击次数: 0
日期:2021年6月15日 – 7月18 日在线会议:ZOOM会议 & 小鹅通直播同声传译:全程提供英语/西班牙语/普通话三语翻译主办单位: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国仁全球大学堂合办单位:亚洲学者交流中心,全球和平妇女,墨西哥地球大学,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岭...
当代乡建
2018 - 08 - 22
按: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公共经济研究会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于2014年4月联合发起了“2014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公益活动。共评出“2014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10位,“2014爱故乡特殊贡献人物”5位。本刊分期为您连载“2014爱故乡年度人物事迹展”,欢迎关注。故乡有情,大爱无边,爱故乡,我们一路同行!2014爱故乡特殊贡献年度人物——陈文华陈文华:男,1935年生,福建宁德人,原江西社科院副院长,中国农业考古先驱、茶文化泰斗。2014年5月去世,享年80岁。事迹简介:投身上晓起古村建设,打造“中国茶文化第一村”晓起村是江西婺源县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由下晓起和上晓起两个自然村落组成。这里百年古樟郁郁葱葱,明清古宅高低错落。上晓起村是一个只有90户人家的村庄,村民们抱怨这里的闭塞和落后。2004年,中国茶文化界泰斗陈文华教授来到这里,自掏了100余万元在上晓起村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将其打造成了“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今年5月14日,陈文华教授在出差途中不幸去世,享年80岁。他的逝世是我国农业考古、茶文化领域的重大损失!沉痛悼念陈文华先生!“让守护更有力量·2014爱故乡年度人物事迹展”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传播他们的故事,是为了更好的发扬他们的精神。那就是用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建设美丽家乡、守护精神家园,传承乡土精神!我们的故乡梦,也是有根的中国梦,爱故乡,我们一路同行!
2018 - 10 - 18
2016-02-14 新读者请戳→ 乡村建设研究祝总骧(北京):男,1923年出生,江苏吴县人,中国著名经络学家、312经络锻炼法创始人。 现为北京炎黄经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主任教授、中国管理科学院终身教授,并被美国国际针灸医学院聘为教授。事迹简介:科学证实人体经络存在,推广312经络锻炼法(40年)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435abb0102w34w.html1973年以来,祝总镶教授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与合作者经过二十年长期艰苦攻关,准确地揭示人体经络线的分布位置,证实了古典经络图谱的高度科学性和客观存在。1990年,祝教授根据经络学说提出了“312经络百岁健身法”,现已被国家体育总局推荐为科学健身法,国内外已有上千万人应用这一方法进行自我医疗保健,取得优异效果。十一年前(2004年),祝总镶教授八十二岁,他携着夫人朱蓬第,带着其发明的“312经络锻炼法”一头扎进河北定州市东亭镇翟城村,为农民免费推广312,希望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贡献力量。今天,祝教授已经九十三岁,他及夫人的脚步仍然行走在农村,他们倾其所有,为着农村的健康事业,为着中医的发扬光大。颁奖词: “一定要将经络的实质搞清楚”,这是他毕生追求的理想事业。经过四十年的攻关试验,他准确地揭示了人体经络线的分布位置,证实了古典经络图谱存在的客观性,提出了经络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立体结构的调控系统理论。年过耄耋,仍行走在乡间﹔防病治病,将健康还给生命。他就是向农民免费推广独创“312 经络百岁健身法”﹑年过93岁的祝总骧老先生!
2018 - 08 - 08
王蓬草(河南):笔名古青,女,1942年出生,河南灵宝市苏村乡人,中国十大剪纸大师。1960年毕业于灵宝市第三中学,现为民间美术学会河南分会理事,中国剪纸研究会员,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特邀画师、研究员,中国绿宝石书画院院士,剪纸学部教授,世界艺术家协会中国书画分会特邀会员、理事。事迹简介:一生专心剪纸艺术,镂剪故乡人文之美(30年)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435abb0102wgcd.html 王蓬草是苏村乡一位普通农村妇女,60多年来,她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剪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也剪出了她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好新生活的热爱。王蓬草是灵宝剪纸艺术的“巧手”,出道较早,7岁就跟着外祖母开始学习剪纸,12岁时她的剪纸作品已在当地小有名气,80年代便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其剪纸无论窗花、团花均源于民间,手法娴熟,信手剪来,自然随意。她把几十年来在农村生活中了解到的民风民俗与现实生活揉为一体,融入剪纸创作中,使她的作品有着很丰富的现实与地域民俗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为了让人们记住这门手艺,不至于失传,经过她的发展和带动,现在村里已有10多个年轻人加入了学习剪纸的行列,使当地的民间剪纸队伍有了新生力量。颁奖词:她是豫西农村一位普通的草根艺人,她又是一位了不起的剪纸艺术传承人。她创作的剪纸,被专家誉为“可与毕加索的画相媲美”。她用内心的感悟剪出生活的真和善,她的名字折射出对故乡的挚爱——大地一蓬蒿草,大美出自民间。
2018 - 08 - 23
李宗汉(江西):男,1943年出生,江西赣州市崇义县上堡乡人,上堡中学退休教师,《上堡乡志》(原名《上堡五百年》)主编。事迹简介:三十年如一日痴心编撰《上堡乡志》,守望客家乡土文化(30年)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435abb0102w3rn.htm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f5b8860101n098.html(上堡乡村文学博客)上堡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3万亩梯田凝聚了中华农耕文明的精华;“上堡整训”保留了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从1986年开始,李宗汉萌发了编撰《上堡乡志》的念头,将那散落在民间和故纸堆里的上堡历史和文化汇编成册,之后的近30年,李宗汉一有时间就下乡进户,在本地和外地进行了较广泛的民间采访和田野调查。2004年,李宗汉退休后,历时十载,终于完成40余万字、跨度超过500年的《上堡乡志》。这本反映明朝正德年间500年以来上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历史文献向世人呈现,打开了外界了解上堡及其璀璨客家农耕文明的一扇窗。面向未来,李宗汉没有止步,他还致力于传承上堡客家乡土文化,推介上堡旅游,宣传上堡革命传统,并建立“上堡乡土文学”网站、博客。颁奖词: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修史的传统。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铭记祖先的来历,记载今人的生活,为的是让子孙后代找得到前进的方向。李宗汉,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用大半辈子的时间,倾尽所有财力和精神,修葺了一个乡的乡志,这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善举,也是一份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
2016 - 10 - 04
马新兰(宁夏):女,1952年出生,宁夏同心县韦州镇人,回族;韦州镇民族幼儿园创始人。事迹简介:潜心开展妇女扫盲,开拓回族女童教育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435abb0102weyw.html马新兰出生于穆斯林家庭,小学一年级遇到了一位从北京来到韦州支教的女老师,并因此幸运地走进了学堂。这位老师丰富的知识、优秀的品质,使她从小树立了要当一名教师的理想。1971年她走上教师生涯,百倍珍惜这个职业,一干就是37年,历任韦州镇中心小学教师、班主任、教研组组长、同心县回民女子小学校长。她潜心致力于贫困山区女童教育,使当地女童入学率大大提升;大力开展妇女扫盲和职业教育,为女性走出家门创造学习条件。数十年来,她教导出无数的优秀毕业生,改变了当地的教育风气,很多人在她的感召下大力支持家乡教育及公益事业的发展。退休后,她继续协助学生开拓和扶持当地学前教育事业。颁奖词:记得延安时期的秧歌剧《夫妻识字》的歌词里写到:“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那些荷藕板上的字为什么放光明?因为文字就能给人生带来光明和美好的期待。马新兰就是把光明带给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姐妹们的那个光明使者。她教姐妹们识字,就是把一盏盏灯,放在姐妹们心上,就是把一条条通往幸福美好世界的路打通。我们赞扬她的善举,更要发扬她的精神,要让所有还在黑暗中挣扎的人看到光明和美好。
2018 - 09 - 11
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湖北):湖北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简称“拾穗者”),是致力于地域文化和汉水文化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播的非营利组织。“回到田野、守望故乡”是其核心理念,志愿奉献是其核心价值。现有成员16人,来自不同的行业、家乡。现任召集人邓粮,男,1962年出生,祖籍重庆,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联合发起人。事迹简介:守望故乡文化,坚持拾穗十载(10年)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435abb0102wgef.html  http://blog.sina.com.cn/sszgzq(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博客) 过去十年里,拾穗者团队始终坚持专业分工、AA制自费参与,利用本职工作之余时间,为了留住记录城市记忆,发掘保护传统文化,一直行走在田野、峻岭山巅、城市老街等地方,去拣拾民间文化碎片,整理形成文化篇章,分享给社会。十年来,他们完成了“汉江六记”、“襄樊特色小镇系列”、“沧桑古城系列”、“南漳漳河源古法造纸影像系列”、“荆山民居”、“老河口民间艺人陈义文电子档案”、“探访襄水”等题材的实地寻访和资料收集工作。先后参与开展了包括南漳古山寨、老河口木版年画、漳纸工坊、文化岘山、樊城历史街区、汉水文化、古镇与传统村落等重要项目(“记录城市变迁,保护文化遗产”),对古城襄阳的保护和汉水区域文化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拾穗者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遗产保护宣传与推动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05—2015年,他们在各级主流媒体刊发各类文字627篇,110余万字,图片1200余幅,DV作品14个。十年来,拾穗者们已从一些普普通通的本土文化爱好者,通过不断强化文化的自觉意识,逐步转变成专业的民间文化的记录者和守望者。颁奖词:这是一个微小而又伟大的团队。他们来自不同行业,聚五湖四海于一群,共同搜寻逐渐湮没...
2018 - 08 - 15
故乡远去,乡愁袭来,复兴乡村已成为当今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内在共识,并日益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2015年12月19日—20日,第三届中国爱故乡大会暨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国农业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长期致力于乡土文化保护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近200人参会。大会以“寻根乡土 再造故乡”为主题,主要活动包括“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与故事分享。同时还围绕“故乡价值”(生态文明、精神家园、天人合一等)、“故乡文化”(地方性知识、乡贤治理、家风族训、儒释道等)、“故乡行动”(乡土博物馆、爱乡平台建设、文艺传承、乡土教育、古建保护、合作经济等)等四个议题,深入展开分享与对话,并最终形成爱故乡行动共识。大会同期还举行“2015爱故乡年度人物事迹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为了守护故乡家园,保育乡土文化,传承中国五千年乡村文明,从2012年起,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公共经济研究会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起了公益活动“爱故乡计划”。该计划以“故乡情怀”唤起人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三年来,先后组织了“发现故乡之美”图文征集活动”、“寻找新乡贤——爱故乡年度人物”征集评选活动,举办了 “中国爱故乡论坛”、“爱故乡生态文化节”,发布了“爱故乡行动倡议”,发起了爱故乡高校宣讲会、青年爱乡行动,推动各地爱乡会/爱故乡工作站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爱故乡理念的传播、爱故乡文化的形成,以及以本地“新乡贤”为主体的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在此过程中,农民、干部、学生、教师、企业家、知青群体……无数感人的故事涌现了出来。对历经工业化、城市化洗礼巨变后故乡风...
2018 - 08 - 23
孔庆平(福建):男,1969年出生,孔子第七十三代世孙,福建福鼎市管阳镇西昆村人,中共党员,现任西昆村党支部书记。事迹简介:活化传统,创建魅力西昆(10年)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435abb0102wcjs.html1988年高中毕业后,孔庆平开始尝试鲜花销售与盆景园林设计;2006年台风受灾后,他返乡开始西昆村的乡建实践。从2006年起,每年9月28日在孔氏家庙组织祭孔大典; 2008年,组建艺农花卉专业合作社;2009年,担任福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2009年开始担任西昆村书记。此后,他以《礼运•大同篇》为治村指导思想,通过争取保留村小、建立国学实验班、设立德成传统文化学校使"幼有所教”,通过保护老宅、合作经济和生态农业使“壮有所用”,通过成立“孝行之家”养老服务中心使“老有所养”,一步一步打造魅力西昆。颁奖词:“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的原本顺序比较好,您说呢),这是西昆村书记孔庆平的美丽乡村建设理想;保护古建筑、完善学校、发起孝行之家、成立合作社、尝试生态农业,这是孔书记带领西昆村民正在行动的爱故乡之路。内心的不断觉悟,使他逐步放下人间的虚幻名利,文化的日益生长,使西昆正在变成生态文明乐土。古为今用,活化传统的西昆村发展道路,会给我们不一样的启发。
2018 - 08 - 07
殷玉珍(内蒙):女,1966年出生,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无定河镇萨拉乌苏村农民,玉珍沙漠生态园创始人,全国劳模。事迹简介:从治沙状元到致富能手(30年)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435abb0102we7g.html1985年,殷玉珍从陕西榆林嫁到了内蒙古毛乌素沙漠腹地就暗下决心:这辈子宁肯治沙累死,也不能让风沙欺负死。从结婚的第二年春开始挖渠、引水、种树,冒着沙尘暴和流沙的侵袭,克服交通不便、资金不足等困难,她三十年如一日,艰辛劳作,创造了治沙控制面积近7万亩的奇迹,摸索出适合当地条件的科学现代治沙方式。她忍耐失败、坚持到底的精神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命运,还影响带动周边一大批农牧民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承包荒沙,植树造林,为中华民族的防治荒漠化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4年,殷玉珍把现代农业与观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了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治沙教育为一体的沙漠生态示范园,完成从治沙状元到致富能手的角色转变。颁奖词:殷玉珍,一位毛乌素沙漠中的农家女,凭着“宁肯种树累死,也不叫沙欺负死!"的信念,在植树治沙的30年中,她用青春和汗水把7万多亩荒凉的沙漠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绿洲旅游教育基地。在城市化浪潮冲击下,当我们面对大量空心村失去希望时,殷玉珍的故事告诉我们,比空心村条件更恶劣的沙漠村不仅可以变成生活乐园的绿洲,还可以变成生财的黄金,秘诀就在于你是否有一颗殷玉珍这样的至诚通天的爱故乡之心。
2018 - 08 - 14
原建国(山西):男,1969年出生,山西长治市荫城镇人,长治荫城铁器馆馆长。事迹简介:创办荫城铁器馆,留住黑铁文化根脉(10年)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435abb0102wcjy.html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3NjY5MTk4OA==.html?from=y1.7-1.2(《原建国:把我们的根脉留住》视频)http://blog.sina.com.cn/u/5119748853(荫城铁器馆博客)荫城自古以铁器闻名于世,作为中国最为著名的铁货集散地,有“万里荫城、日进斗金”之称。原建国是荫城土生土长的村民,为了把荫城曾经辉煌的历史传承下去,把铁器制作的传统工艺和技术保留下来,他将收藏爱好自觉地和保留乡镇固有的历史文化传承结合起来,近二十年来,他从自己家里,或从建筑材料公司的利润中拿出了绝大部分资金,花费巨资收藏了一千六百多件器形不一、大小不等的铁器,2014年6月,荫成铁器馆正式开馆。为了配合镇政府对古镇的整体开发,原建国创办铁器展览馆后,还修复了附属的“永兴久”院落,为打造荫城古镇,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质旅游资源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颁奖词:荫城是自西汉以来中国最重要的铁器手工业重地,在中国传统文化与手工业复兴的今天,原建国的铁器馆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古代中国铁器时代浓缩的历史,同时也为“万里荫城、日进斗金”的荫城,找到一颗复活铁文化、复兴铁产业的种子。创办铁器馆就是让实物说话,原建国用了将近二十年的人生经验,很好地诠释了作为本土乡人扎根沃土,自觉践行爱故乡的理想信念。
178页次10/18首页上页...  567891011121314...下页末页
投稿讨论
ruralrecon@163.com
Copyright ©2017 重庆爱故乡文化传播中心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